首页 > 黄骅新闻 / 正文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顶部 |
本报讯(张金芳 康学翠)昨天是入伏第一天,许多地方有吃面条的传统习俗。16日,黄骅市常郭镇李子札村村民吴杰,捐出1000公斤面条,送给黄骅市区环卫工人和当地敬老院的老人,以及李子札村的五保户、低保户。
因为做得一手好面,又经常献爱心,村民们给吴杰起了个亲切的外号——“面条姐”。当天,吴杰拉着面条,首先来到市骅西爱心早餐屋,为环卫工人送上爱心。“环卫工人不容易,每天起早贪黑。”吴杰说着,把十几大箱子包装好的苜蓿面、秋葵面分发到环卫工人手里。苜蓿面、秋葵面是吴杰面条加工厂研制的特色产品。
从骅西早餐屋出来,吴杰又来到黄骅市民政局事业服务中心,将当天赶制的150公斤鲜面条送给那里的老人们。这些面条是她用3个小时赶制出来的,为了让老人们“初伏”吃到自己做的鲜面条,她中午没吃饭,一直忙到下午3点多,做好后顾不得休息,马上开车拉着面条赶往黄骅市区。
据了解,今年是吴杰第三年为这些人赠送爱心面条,已累计赠送2000多公斤、价值2万余元。谈起捐赠,吴杰说:“他们需要社会更多关爱,我只是用这种方式尽一份自己的力量,也希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。”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 |
猜你喜欢
- 2019-11-16 爱心人士4天认购1万公斤
- 2019-11-15 黄骅举办挑战“学习强国”答题赛
- 2019-11-15 蒋淑华爱心衣屋为贫困孩子捐冬衣
- 2019-11-15 退还张女士31000元
- 2019-11-15 黄骅公布3处危险隐患和2处易拥堵路段
- 2019-11-13 京津冀健康城市建设峰会在黄骅举行
- 2019-11-12 京津冀健康城市建设第三届峰会在黄骅开幕
- 2019-11-11 黄骅法院调解化解家庭矛盾
- 2019-11-07 本报一条微信牵动众多爱心
- 2019-11-07 本报组织读者为农村捐赠爱心书
- 搜索
-
- 10-12用最“刻薄”的环境试制罐车
- 02-25“黄骅司法” 获中央政法委表彰
- 02-24黄骅近九成规上工业企业复工
- 03-23我家的分餐制
- 08-13电动三轮失控翻入深沟 黄骅父子机智救
- 10-08黄骅港首条“电动皮带廊”竣工试车
- 12-26黄骅港综合港区船舶燃料油码头工程初步
- 01-18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快推进沿海经济带高
- 04-03男子驾车滚入坑塘村民合力水中救人
- 07-10黄骅发现汉末三国时期多室砖式墓葬
- 10-17沧州铁狮子景区门票价格明起调
- 05-08新华路与解放路早中晚高峰道路
- 04-23机动车“不礼让斑马线” 下月
- 04-22沧州市民注意 4月23日起公交首
- 04-16沧州市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
- 网站分类
-
- 标签列表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-栏目/内容页底部 |